沉水植物是否掛臟的根本原因在于水草本身的自凈速度是否大于水體雜物的黏附速度。而水草自凈速度的快慢,取決于水草活力的強弱。
顯微鏡下的剛毛藻
藍藻掛臟:水體由于C/N/P不平衡等原因發(fā)生藍藻,藍藻團粒附著在沉水植物莖葉上,影響水生植物的生長,當藍藻大暴發(fā)時,水體透明度低,底層溶氧極低,根部無力而上浮。
水草缺乏活力的掛臟表現(xiàn)為:水草無精打采、根須發(fā)黑、發(fā)紅、發(fā)黃、根須少,莖發(fā)黑,葉發(fā)黃,頂端苞頭無或發(fā)紅。
水草根部發(fā)黑
如何解決沉水植物掛臟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掛臟,都會影響沉水植物的生長。在白天的時候,減少受光度,降低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到了晚上,由于附著物的阻礙,水體中的溶氧與葉片的接觸面積大大的縮減,嚴重影響沉水植物的呼吸作用。漸漸的,莖葉就會加速衰亡、腐爛,嚴重影響水體感官及水質(zhì)指標。在解決掛臟現(xiàn)象采取措施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掛臟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對于因為雨水引起的泥水沉淀到水草上的掛臟原因,這個不必過多的擔心,水草本身有一定的清潔能力,而且一般雨水沉淀下來的泥土并不厚,所以對水草的掛臟影響并不大。一般大雨過后3-5天,沉水植物自行凈化水體,水體透明度自然恢復。
但是,沉水植物莖葉上存留泥臟,長時間附著在水草莖葉上,應及時人工干預清理水體透明度恢復之后,可以開著帶有螺旋槳的船只,通過攪動水體促進水體流動,將沾附在水草莖葉上面的泥垢和臟物沖刷掉,最終達到清除沉水植物表面臟污的目的。
泥皮上浮是水體中的沉積物,含有以往腐爛的水草、動物尸體分解不徹底而形成的有機質(zhì)塊,在水體比較干凈、水位較淺、水草覆蓋較少的區(qū)域,當遇到太陽光線強、氣溫高的天氣時,就會自己浮上水面,這些泥皮比較厚而且還有很強的黏附性,一旦附著在水草上就會黏附得比較緊密,直接影響水草的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上清除泥皮就是消除底泥中的有機質(zhì)含量,增加底泥的含氧量??梢酝ㄟ^增加水體的含氧量,或者增加水中微生物的辦法對底泥進行原位分解,從根本上解決底泥上浮的問題。通常使用的純微生物產(chǎn)品有底泥修復劑、底泥改良劑等。
礦物質(zhì)鹽臟是水草看起像是泥漬掛臟,用手觸摸,會感到扎手,草葉上有類似水垢一樣的東西。這種情況,可用高含量有機酸處理一至二次。
在河道、湖泊、池塘等地表水中,沉水植物有機質(zhì)掛臟的原因主要是水質(zhì)受到了嚴重污染,水體中難溶性、大顆粒的有機污染物需要沉入水底,被厭氧、缺氧微生物分解后才能被好氧微生物徹底消化,也就是在其沉入水底的過程中,附著在沉水植物的莖葉上,這種有機質(zhì)臟是慢性的,是一點一點的附著上去的,一旦附著在莖葉上,就很難被抖落下來。
對于有機質(zhì)臟的處理,這是一項長期的治理工作,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水生微生物菌劑、菌藻平衡劑對受到污染的水體進行治理,分解水體污染物,改善水質(zhì),提高水體透明度,使水生植物得到充足的光照,并且利用微生物分解的污染物作為沉水植物自身生長代謝所需的養(yǎng)分,結(jié)合光合作用進一步凈化水質(zhì)。
青苔如網(wǎng)一樣,攏入水體中的各種雜質(zhì),粘附在葉片上形成混合草臟。水草上之所以有青苔的滋生,最根源還是在于水草的活力下降了,就像人身體虛弱時容易染病是一個道理。這種草臟,在平時的維護過程中可以通過人工打撈的方式進行去除或者減輕。但是如果青苔暴發(fā),人為打撈的作用已經(jīng)微乎其微,就可以通過生態(tài)的方式去除。
青苔處理操作簡單,但是難在易反復,那么怎么殺才能更好的防止青苔不反彈呢?
1. 殺青苔之前,提前2-3 天,增強沉水植物的營養(yǎng)。比如各種增施根肥和葉面肥,目的是恢復草的一部分活力,增加草對殺藻藥物的抵抗力。因為殺青苔的話,本來就是一件兩敗俱傷的事,殺藻傷草。這就好比人在動手術(shù)之前需要多吃一些營養(yǎng)高的東西,增加一下營養(yǎng)和體能是一個道理。
要注意的是高pH值是影響殺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殺藻之前,早晨起來測一下水體的pH,是否超過9.0.一定要先換一部分外源河水,或者使用酸性解毒劑,把pH值降下來,打破剛毛藻最適宜的高堿性環(huán)境。
2. 兩天后,用腐殖酸鈉配合殺剛毛藻的藥物一起下(這里注意殺剛毛藻藥物的選擇,一定要保證安全性。不是實在不得已情況,還是不要選擇殺)既能清水,又能把剛毛藻處理掉。實際跟蹤下來的話,先補營養(yǎng)再殺藻,水草的恢復速度,快于殺后再補營養(yǎng)的方法。水草的活力恢復快了,反彈幾率就小了。使用藥物殺藻之后,青苔就會衰亡并漂浮出水面,需要通過人工的方式將漂浮的青苔打撈出來,以免青苔腐爛造成水體污染。
這種情況和青苔掛臟在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青苔適合生長在常溫和低溫天氣下,藍藻一般在高溫天氣下才會過量生長。藍藻的顆粒物沒有青苔大,肉眼很難看見,但是它對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性比青苔更大。
文章參考 | 胡升翔:水草掛臟,認清真面目,區(qū)別對待
管理員
該內(nèi)容暫無評論